技術實務教育者的瓶頸、窘境與挑戰(1) by TonyQ | CodeData
top

技術實務教育者的瓶頸、窘境與挑戰(1)

分享:

(編按:原始出處來自 〈技術實務教育者的瓶頸、窘境與挑戰〉)

其實寫論證真的很難。早上睡醒就想來寫這個我認為蠻有挑戰的論證,但又覺得如果不好好寫會引起很多誤會。不過想想又覺得算了,反正就是個論證、丟出來先。

我認為對於資深「實務」者而言,教學、演講、寫書等,都是對技術成長來講非常沒有貢獻的事情。在從事這些事情的過程,他容易會讓你的技術實務停滯,讓你停留在你原本的高度而難以繼續深入。

(注意我強調實務,理論家我不清楚,或許會或許不會。)

更要命的是透過這些書籍、演講、教學,你的結構、框架與角色容易被定型。

當然,這是有前提的。

一開始練習去教學、演講、寫書是有好處的,可以幫讓自己 review 一些基礎,瞭解更多過去不足之處。但這個好處非常迅速的就會達到邊際效應遞減,在你作完前兩場演講之後。

以技術傳教士來講,真正能達到靈魂共鳴的演講不用多,一兩場就會變得永久流傳。就如同人月神話與 refactoring 一直到現在都是我心裡永不磨滅的兩本好書一樣。

要長期擔任傳教士這個位置我覺得是很困難的,畢竟特定技術實務的成長非常有賴大量實務經驗的累積,但人一生能夠加入的領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不同公司、環境能體會到的領域多是受到限制的,我們總是需要選擇。我在前端領域的耕耘這麼多年也投入與積極嚐試各種作法與框架,早就超過一萬個小時。在公司與業餘專案都努力試著想打破自己過去想法,我也覺得仍然有許多領域是我們沒辦法一一去體驗的,講難聽點就是沒有人能稱霸一整個領域,有的只是我們願意在哪個更小的圈子裡面去琢磨深入或是穿梭在不同領域的表層。

於是在這個前提之下,實務者「專職」從事技術教育是有害的,他佔你實務工作的比例我認為不應該高於 1/5 ,即使你是為自己工作也好,你必須有個方向持續精進。不然你很有可能會停留在「現在」,而這件事情對資訊人來講是非常有害的。當然如果你不在乎 5-10 年之後變得跟產業完全脫節的話,那或許也稱不上算是有害。(注意,我強調專職)

對於資歷尚淺、只是樂於分享的人更是如此。當然,分享與紀錄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比重與如何拿捏,我認為可以看看從過程中感受到的是自我成長還是只是在不斷反芻既有同樣的基礎,這件事情我認為是每個人都可以有自我認知而不需要他人判斷的。

其中,寫實務書籍更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挑戰,我會相對的尊重願意寫書與刪校的實務者,因為他們付出的代價是可觀的。(雖然說我認為許多實務書籍也因為沒有付好這些代價,導致成果不如預期或理想。)

簡言之,不要讓分享過於吃重你技術實踐的比例,不要太早為了賺錢而分享(特別是資歷淺的),不要被分享這件事情給定型了自己框架。

這件事情本身有他的教育意義,看著許多新血的成長我們也可以感覺到愉悅、產業也會成長,但在這同時,我們自己該「donate」多少在這件事情上去促成這件事情,這也是一個問題。最理想的當然就是兩者相輔相成。

技職、實務教育,我認為總是需要伴隨著技術的深研的。但教育也常需要短期非常大量的時間的準備,那,我們該怎麼平衡彼此?又怎麼在兩者中找到一個合作的管道呢?

我覺得這個議題真的蠻有意思的,我心中有一些想法,但還沒成型。

———-
這篇算是反省我 2012 年到後來力有未逮的停下 meetup 過程,所產生出來的想法。背後其實也還有很多其他的觀察與感嘆,但無論如何,這篇算是寫給我自己的檢討與反省,並且想與其他有興趣或正在實踐的同好討論其中的細節,絕非指特定個人、請勿對號入座。XD

我相信其中還有很多推論上的細節有謬誤跟指正的可能,跟或許有更好的 solution 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過既然眼前心裡的推論停在這個層次,那或許就寫出來一起討論吧。

後續 >> 技術實務教育者的瓶頸、窘境與挑戰(2)

分享:
按讚!加入 CodeData Facebook 粉絲群

相關文章

留言

留言請先。還沒帳號註冊也可以使用FacebookGoogle+登錄留言

Mars Yang09/09

設計koans專案我覺得算是一種還不錯的方式.
http://github.com/quux00/mybatis-koans

關於作者

茫茫知識中的一位旅行者,探花看月、習以為常。

作者其它文章

熱門論壇文章

熱門技術文章